提到武汉大学,有的人可能会想到中国最美丽的大学;有的人可能会想到那摇曳盛开的樱花;有的人也可能会想到校花黄灿灿。但是这,并不是真正的武大。因为小编觉得,武大的美在于其内在,在于其历史,在于其积淀。正是这样的根,才孕育了武大美丽的自然风景,才熏陶了一届届莘莘学子,才造就了武大一个个强势学科。

武汉大学

 

武汉大学,简称“武大”,其办学源头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,已有一百多年历史,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,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,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,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更名武汉大学沿用至今。

 


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,国家首批“985工程”、“211工程”、“2011计划”重点建设高校,同时是“111计划”、“珠峰计划”、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”、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、“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”和“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”等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,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、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,是世界权威期刊《Science》列出的“中国最杰出的大学”之一。

武汉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地,学校坐拥珞珈山,环绕东湖水,占地面积5187亩,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。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,巍峨壮观,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,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,武大樱花约在每年三月下旬开始开放。

 

专业介绍

 

早在20世纪20年代,武汉大学就先后开设社会学课程、设立社会学专业。我国著名学者李达李汉俊等教授先后在武汉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。1952年院系调整后,社会学专业停办。1979年以来,随着我国社会学学科的恢复与重建,武汉大学是率先恢复社会学教学、重建社会学专业的全国10所高校之一。1983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建立社会学教研室,开始在全校开设社会学课程。1986年原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大学建立社会学专业,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。



1990年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上招收“社会学方向”硕士研究生。1992年8月建立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。1994年2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正式挂牌成立(与哲学系合署办公)。1997年3月,在学科归类思想的指导下,社会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调整到武汉大学法学院。2005年10月,经学校批准,社会学系从法学院成建制划出,成为武汉大学直属系。社会学系现有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,社会学、人类学、民俗学和社会工作四个硕士点。

 

师资力量

 

慈勤英

博士,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1986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、获经济学学士学位,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、获法学硕士学位,2003年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。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。
研究方向: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,人口研究、社会性别研究。

桂 胜

博士,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武汉大学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。曾任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副处长、武汉大学直属社会学系副主任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。
研究方向:社会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

向德平

博士,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入选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,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研究方向:发展社会学、城市社会学、社会工作、社会政策。

段文杰

应用社会科学博士,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研究员。武汉大学人才引进项目“优秀青年学术骨干”、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术最高奖周亦卿研究生院奖学金、香港城市大学杰出学术成就奖。

研究方向:性格优势、积极教育、基于大数据的行为科学与精神健康、干预项目的构建与评估、社会政策

 

MSW招生数据(2016)